新闻中心News
北京冬奥会一周年,一朵雪花的故事在延续
一年前的今天,一片片写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字的雪花在夜空中汇聚,成为一朵闪耀的人类共同雪花,那温暖世界的微火,那“世界大同,天下一家”的感动,至今仍萦绕在无数人的记忆深处,北京冬奥会落幕已满一周年,但那朵雪花的故事,并未随着圣火熄灭而结束,反而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,绽放出新的光彩。 走进首钢园区,曾经钢花四溅的景象已被冰雪运动的热浪取代,那座矗立在工业遗存旁的滑雪大跳台,如今已成为京西新地标,周末这里挤满了体验冰雪乐趣的市民,不远处,北京冬奥组委原办公地也已转型为“北京冬奥公园”,向公众全面开放。 “一年来,仅首钢滑雪大跳台就接待了超过30万人次游客和滑雪爱好者。”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运营服务部部长王宏民介绍,这里不仅举办了多项国际赛事,还创新开发了“滑雪大跳台+空中步道+冷却塔”联动参观体验产品,让冬奥场馆实现了持续运营。 这仅仅是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一个缩影,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自去年7月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,已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,这里不仅保留了奥运标准的冰面,还开发了丰富的冰雪体验项目,成为北京新的冰雪运动圣地。 更令人欣喜的是,冬奥遗产的受益者远不止北京和张家口,据统计,北京冬奥会举办一年来,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3.46亿,冰雪运动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,在南方城市成都、广州,室内滑雪场、滑冰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曾经“难见冰雪”的南方民众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冰雪乐趣。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,更点燃了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引擎。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,太舞滑雪小镇这个雪季格外热闹,尽管是工作日,雪场上依然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,太舞滑雪小镇常务副总裁李永太表示:“这个雪季我们的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%以上,已经超过了疫情前水平,北京冬奥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爱。” 冰雪热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全面发展,来自天猫国际的数据显示,过去一年,滑雪板、滑雪服、智能滑雪装备等品类销量均实现翻倍增长,国内冰雪装备制造企业也迎来了发展良机,河北宣化、黑龙江哈尔滨等地的冰雪装备产业园初具规模。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表示,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使吉林冰雪产业发展至少提速五年。“冰雪旅游、冰雪运动、冰雪文化、冰雪装备正在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。”据统计,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,吉林省冰雪市场异常火爆,全省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63.41%,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94.25%。 北京冬奥会点燃的不仅是冰雪热情,更是全民健身的热潮。 每天清晨,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跑道上总是人头攒动,在这里锻炼了十年的跑友张建军感慨:“北京冬奥会后,来这里运动的人明显更多了,而且不只是跑步,还有玩轮滑、滑板的人,甚至夏天都有人穿着旱冰鞋模仿速滑动作。” 这种变化在全国各地都在发生,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,截至2022年底,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已达37.2%,比2019年提高了2.6个百分点,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,运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。 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赵文表示,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,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。“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冬奥场馆向公众开放,同时加快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,让奥运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健康。” 值得一提的是,北京冬奥会培育的志愿服务文化也在延续,来自清华大学的志愿者王雨涵,如今已成为社区体育公益指导员。“冬奥会结束后,我们许多志愿者都选择继续参与各类志愿服务,将冬奥精神传递到更多角落。” 北京冬奥会闭幕一年来,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更加紧密,2022年12月,国际奥委会宣布正式设立奥林匹克电子竞技系列赛,这一决定正是基于北京冬奥会成功探索的“虚拟奥运”经验。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多次公开表示,北京冬奥会创造了冬奥会收视新高,在数字化参与和可持续方面树立了新标杆。“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,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” 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经验也在与世界分享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框架下,中国已与多个国家开展冰雪运动合作,去年11月,中国滑雪协会与奥地利滑雪协会签署合作协议,将在运动员培养、教练员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。 北京冬奥会培育的大批专业人才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,从赛道设计到赛事组织,从雪务管理到场馆运营,中国冰雪人才已成为世界冰雪事业的重要力量,曾担任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赛道设计专家的王忠诚,今年已受邀参与2026年米兰-科尔蒂纳冬奥会的筹备工作。 北京冬奥会开创的绿色低碳、可持续发展模式,正在产生深远影响。 在张家口,冬奥会期间使用的500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在当地公共交通系统服务,配套建设的可再生能源电站也在持续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电力,据测算,这些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30万吨。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穆鹏介绍,北京冬奥会实施的可持续管理标准,已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中推广使用。“冬奥会形成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经验,正在全市生态建设中应用。”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,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表示,冬奥会期间推行的碳中和举措,让更多人认识到个人行动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。“这种意识的转变,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。” 一朵雪花的微光,可以照亮一个世界;一片雪花的温度,能够温暖一颗心灵,北京冬奥会那朵“共同的雪花”,正以它独特的方式,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延续着自己的故事,当冰雪运动的激情融入日常生活的烟火,当奥林匹克的精神汇入城市发展的血脉,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植入年轻一代的心田,这朵雪花便获得了永恒的生命。 它不再是十六天体育盛宴的象征,而已成为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,一种连接你我的情感纽带,一种面向未来的发展智慧,正如一年前那场盛会向世界昭示的那样:当无数片各具特色的雪花汇聚一起,就能编织出人类共同的光明未来,而这,正是北京冬奥会一周年之际,我们见证的雪花故事最美的延续。雪花落地生根,冬奥遗产惠及千万家
雪花绽放新芽,冰雪经济蓬勃发展

雪花连心筑梦,全民健康蔚然成风
雪花飞扬世界,中国经验全球共享
雪花融汇未来,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


2025-10-28
浏览次数:
次
返回列表